药物性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病理学知识点总结01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通知:

报课程班及购买教材资料、或星题库软件里购买课程,请第一时间联系课程服务张老师,有问题及时处理,录入学员管理系统,全程跟踪服务。请知晓!

后台回复:老师即可

◆往期推荐-在本文最下方哦◆转发到朋友圈-积攒领98元题库会员

.

01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一、适应性改变记忆:大小多变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分为①生理性:青春期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②病理性:好发于心肌、肝、脑、肾等。

2、肥大:①代偿性肥大:负荷过重所致,如高血压是左室肥大;

②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导管;孕激素→子宫肥大。

3、增生:生理性包括代偿性和内分泌性。病理性最常见原因是激素过多。

4、化生:一种细胞/组织被另一种细胞/组织所取代。

①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

②间叶组织化生:骨化生;

③结缔组织化生:骨、软骨、脂肪组织----骑马的。

二、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

1、变性: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2、细胞水肿:细胞损伤最早出现的改变。线粒体受损导致ATP生成减少,钠水潴留,形成水肿。病变初期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继而气球样变(里面是水)。

病*性肝炎:胞质疏松化→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溶解性坏死。

3、脂肪沉积:脂肪变性,好发于肝细胞。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脂肪变心肌呈*色-*红色斑纹即虎斑心;肌肉变----红色。

4、玻璃样变:透明变性,分为: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如萎缩的子宫、乳腺,瘢痕组织等。

(2)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异常蛋白质蓄积,镜下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

玻璃样小滴---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原尿蛋白沉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Mallory小体---肝细胞玻璃样变,前角蛋白聚集,多见于酒精性肝病;

Russell小体---浆细胞变性,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

5、淀粉样变: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分为:

局部淀粉样变好发于皮肤、结膜、舌、喉、肺如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如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关。

6、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色,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

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出现脂褐素。

7、病理性钙化:固态钙盐沉积,分为:

营养不良性钙化:多见,坏死组织,钙磷代谢正常,如结核、血栓、瘢痕、虫卵;

转移性钙化:少见,正常组织,高钙血症,如甲旁亢、骨肿瘤、肾肺胃的间质组织。

(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

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镜下组织轮廓仍可保存,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

干酪性坏死:彻底的凝固性坏死,坏死部位不见原组织结构残影,多见于结核。

(2)液化性坏死:脑---乙脑、脊髓;胰腺---急性胰腺炎---油多的地方。

(3)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①干性坏疽:四肢末端,下肢。

②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

③气性坏疽:狭深的开放性伤口,湿性坏疽,厌氧菌感染,捻发感。

(4)纤维素样坏死:变态反应性疾病,急进型高血压、SLE、结节性多动脉炎。

2、凋亡:自我了断,不引起死亡细胞自溶,无急性炎症,无周围细胞增生修复。

凋亡小体:Councilman或嗜酸性小体,病*性肝炎。

三、修复

1、再生:组织或细胞损伤后,周围细胞进行增殖、修复的过程。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不断增殖;表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

(2)稳定细胞:增殖不明显;腺体实质细胞--肝,平滑肌细胞、原始间叶细胞。

(3)永久性细胞:不能进行再生;神经、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再生能力: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和纤维细胞可以再生。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软骨再生能力差。

3、肉芽组织的结构:①新生毛细血管:扩张,对着创面垂直生长;②成纤维细胞:是坏死灶机化时的特征性细胞;其中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收缩功能;③炎性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组织。

4、创伤愈合

(1)缺乏含硫氨基酸、VitC、锌等影响肉芽组织和胶原形成,导致愈合不良。

(2)骨折愈合阶段:数小时血肿形成→2-3天纤维性骨痂形成→1周左右透明软骨→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5-7天→胶原纤维增多→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1、类型:①动脉性充血--主动过程。②静脉性充血--淤血,被动过程,水肿,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脏器硬化等。

2、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引起。可见心衰细胞(左心衰时由于慢性肺淤血,巨噬细胞吞噬分解红细胞,胞质内形成含铁血*素)。长期慢性肺淤血导致肺脏褐色硬化。

(1)肝淤血:右心衰。慢性肝淤血时,淤血和脂肪变同时存在,形成红*相间条纹,故称槟榔肝。长期慢性肝淤血导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3、淤血后果取决:范围,器官,程度,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①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③脏器硬化;④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血栓形成液→固

1、血栓:固体质块。

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如脱落的血栓节段或碎片、脂肪滴、空气等。

2、血栓形成条件:血管内膜的损伤--重要条件和最常见原因;血小板活化。

3、血栓的类型:

(1)白色血栓:血小板+纤维素;头部。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

(2)混合血栓:血小板+纤维素+RBC;体部。房颤或二狭时左房的球形血栓。

(3)红色血栓:静脉内,纤维素+RBC+WBC;尾部。容易脱落导致血栓。

(4)透明血栓:微血栓,纤维素性血栓;纤维蛋白;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

4、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脱落。

5、静脉血栓、下肢血栓多见。

三、栓塞

1、栓子运行途径:①右心---肺动脉;②左心---脑,肾;③肝外门---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

2、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

(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

(2)体循环栓塞:下肢,脑,肾,脾。来源于左心房和左心室。

(3)脂肪栓塞:长骨骨折、烧伤、脂肪组织严重创伤。

(4)空气栓塞:空气进入血循环。见于头胸肺手术、分娩或流产时等。

(5)减压病:气体栓塞,又称潜水员病或沉箱病,氮气潴留于血液。

(6)羊水栓塞:角化上皮,DIC。

四、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缺氧坏死。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颜色

白色梗死

红色梗死

部位

脾、肾、心和脑

肺、肠

梗塞灶出血

明显

发生于

动脉栓塞后

淤血基础上

梗死灶形状

地图状—心;

锥体形、楔形—肾、脾

扇面—肺;

节段性—肠

第三节炎症

一、概述

血管---活体组织---防御反应。血管反应---炎症过程---中心环节。

炎症: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原因:生物性因子最常见,物理性、化学性因子,组织坏死,变态反应。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变性和坏死。可发生于实质细胞又可发生于间质细胞。

(2)渗出: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特征。

(3)增生: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血管扩张,炎性充血;

肿---充血、淤血、水肿;

热---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

功能障碍--损伤、代谢异常、炎性渗出物、疼痛等综合造成。

全身表现:包括发热、慢波睡眠增加、厌食等。

急性炎症多伴白细胞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中期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多数病*和伤寒杆菌感染则引起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浸润;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加;IL-1和TNF使机体体温升高,IL-6可使血沉增快。

二、急性炎症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减慢→血流停滞。

1、渗出:细动脉短暂收缩,细动脉痉挛----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

游出方式:阿米巴运动---中性粒、嗜酸/碱粒、单核和淋巴细胞主动游出血管;红细胞则是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被动溢出。

趋化作用: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最常见外源性趋化因子为细菌产物。

2、炎症介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NO等。

趋化作用---细菌产物、C5a、细胞因子IL-1、TNF等。

组织损伤---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3、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1)浆液性炎:浆液渗出---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浆液性卡他性炎

(2)纤维素性炎:

①纤维蛋白原渗出--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大叶性肺炎,白喉

②假膜性炎---黏膜--地图样溃疡---菌痢

③纤维素炎---浆膜粘连---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炎)→绒毛心

(3)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弥漫化脓性炎--阑尾

(4)出血性炎:血管损伤,红细胞---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5)变质性炎:阿米巴肝脓肿,乙脑,乙肝,中*性心肌炎

三、慢性炎症

1、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慢性肉芽肿性炎: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以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肉芽肿形成均为慢性经过,如伤寒肉芽肿呈急性经过。

细菌感染→结核、麻风;螺旋体感染→梅*;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异物→手术缝线、石棉;原因不明→结节病。

3、肉芽肿组成: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郎格罕斯(Langhans)巨细胞。

4、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中心---干酪样坏死;

外周---上皮样细胞放射状排列,朗格罕斯细胞;

结核外---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第四节肿瘤

双十二大优惠,我为学习加入购物车,必过

21年医师火热报名中...

?直播+重播课手机,电脑都可以看

?线上课程+线下面授:技能,笔试全包含

?现报名赠送新大纲教材书一套

?早准备,早复习通过率高

?第一年不过,次年重学;

星恒医考:整年复习计划,助力你通关拿证

手留余香---欢迎分享

水滴石穿往期精选▼

口腔一、牙体组织2课程回放

年最后一个月了,医考报名在即,医考生要如何“耗子尾汁”??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03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10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

模拟测试题-13

口腔一、牙体组织1课程回放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02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9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

模拟测试题-12

护士-模考-实践能力解析课回放一03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01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8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10

模拟测试题-11

护士-模考-实践能力解析课回放一02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2

21年备考测试练习题7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