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0907/4692541.html新闻全天候,晋中第一声。
FM.4晋中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与您同心同行同精彩!
FM.4晋中综合广播
抗菌药物宣传周——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张源(药师)
医院临床药学与实验中心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抗菌药物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多数人误以为抗菌药物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菌药物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
误区二: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抗菌药物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三: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谱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菌药物。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四:新的抗菌药物比老的好,贵的抗菌药物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药物,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另一方面,新的抗菌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药物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菌药物。
误区五: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六:感冒就用抗菌药物
病*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菌药物来使用。实际上抗菌药物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七:发烧就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引起,抗菌药物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误区八: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九: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误区十:输液更有效
滥用注射剂的现象在我国仍普遍存在,突出地表现在儿科。目前,医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多为静脉滴注给药。据报道,儿童输液量可占门诊输液总量的93.7%,其中抗菌药物可占儿童输液量的97.3%,甚至可达%。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医、患儿家长双方对滥用注射剂的危害性均认识不足,习惯将静脉给药作为首选,患儿家长往往还会主动要求输液,甚至错误地把葡萄糖当作“补药”。
误区十一不能给孩子用抗菌药物
有些家长对抗菌药物怀有天生的敌意,认为抗菌药物*副作用很大,坚决不给孩子用。事实上,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是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一旦不给予抗菌药物或延迟给予抗菌药物,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败血症等。
误区十二:父母对头孢类药物过敏,孩子就一定会对该类药物过敏
常听到孩子的父母告诉医生,“我对头孢过敏,我们家孩子肯定也会对它过敏,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给他吃过头孢类药物,这次您也别给我们家孩子开头孢类药物吧。”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小儿抗菌药物使用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发热就应该应用抗菌药物
很多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的,孩子只要发热,用了抗菌药物就能退热。很多原因可能引起孩子发热,最常见的是病*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伤风感冒通常也由病*所致,也发热,用抗菌药物毫无用处,而服用一般解热镇痛药大多可以奏效。有时候孩子的长期发热可能是类风湿类疾病、肿瘤引起的,这时抗菌药物也是无效的。患了病*性感冒后,医院诊疗,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只有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具有使用抗菌药的指征。
误区二:不能给孩子用抗菌药物
有些家长对抗菌药物怀有天生的敌意,认为抗菌药物*副作用很大,坚决不给孩子用。事实上,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是必须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一旦不给予抗菌药物或延迟给予抗菌药物,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败血症等。年幼的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中,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比较高,当孩子发热时间长,呼吸道症状又较重时,即使血常规检测符合病*感染,为了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医生也可能会经验性地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口服。
误区三:孩子用了抗菌药物后只要不发热了就可以停药
医院就诊后,医生给开了抗菌药物,回家用了后体温正常了,家长马上停用抗菌药物了。其实,不同的疾病疗程不同。比如,急性细菌性咽炎疗程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日。
误区四:父母对头孢类药物过敏,孩子就一定会对该类药物过敏
在门诊工作中常见到,孩子的父母告诉医生,“我对头孢过敏,我们家孩子肯定也会对它过敏,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给他吃过头孢类药物,这次您也别给我们家孩子开头孢类药物吧”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误区五:阿奇霉素是抗病*的
“医生:您为什么给我家孩子开阿奇霉素?它是抗病*的吗?”其实,阿奇霉素能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除了常见的细菌外,对支原体感染有着独特的疗效,但对病*无效。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之间的微生物,头孢类药物对它没有作用,但阿奇霉素就很管用。阿奇霉素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因为药物代谢慢,所以每日只需1次用药。对一些喂药费劲的患者儿来说,就能帮助父母减轻不少负担。但是,阿奇霉素一般胃肠反应较大,有些孩子吃完了胃肠道可能会产生不适。
误区六:细菌感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患有细菌感染,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使用抗菌药物,根本不重视必要的细菌培养。如不能明确致病病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总之
儿童使用抗菌药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病理生理状态、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剂量、用药时间和合理的给药途径。用之有道,保护儿童健康
联
系
我
们
晋中综合广播
—31143113060
4
在线收听:1、晋中综合广播